生活習慣也能拯救家園,減少垃圾沒有這麼難!!
近年來政府從減塑政策的實施以求垃圾減量問題,
許多商家紛紛跟進實施不免費提供塑膠袋及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的產品,
然而這些一次性商品大多成為海洋廢棄物的來源!
從許多淨灘活動的統計下,我們可以發現海灘垃圾以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等為前列排名!
我們都知道要盡環保心力,但真正盡了多少責任呢?
還在外帶拿免洗餐具的你?還在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喝珍奶的你?
還有購物買了大袋小袋塑膠袋的你?
在你享受免洗餐具的便利時,有沒有想過它們為什麼會變成海洋垃圾呢?
除了到沙灘遊玩的觀光客所製造的垃圾隨地丟棄外,
在我們日常生活所製造出的無法分類的垃圾最後便會送至掩埋場,
如果沒有確實做到垃圾分類,那些寶特瓶、餐盒也會一同被掩埋。
(圖片取自pixabay: dimitrisvetsikas1969)
而掩埋場大多位在較偏僻無人的郊區或河川、沿海邊緣,
在颳風下雨或是海水腐蝕這些垃圾就會隨著溪流就會流入海洋,
而全台人口負成長,垃圾量卻不減反增。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再創新高,全國合計986.9萬噸,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2.2公斤廚餘與417公斤的垃圾。
(數據來源:台灣每人每年產生417公斤垃圾,六都佔全國超過七成)
而這些流入海洋的垃圾不只造成海水汙染問題,也危害大量海洋生物,
誤食海洋垃圾輕則殘留體內,重則死亡。
而這些誤食海洋垃圾的生物,也會被漁民捕撈成為你我餐桌上的菜餚,
最終循環還是回到了我們身上甚至是下一代。
正視你我的家園環境,守護的行為不是美德而是義務!
小編的爸爸出生於六零年代並在澎湖鄉下長大,從小與海為伴,他經常感嘆小時候的海景完全沒有任何人為垃圾,放學後就是盡情在沙灘玩耍。
然而近年來別說是沙灘了,就連我們平常看到的路面上,都充斥垃圾。
現在開始以行動盡一份力量,持續的環保的力量可以積沙成塔成為無限大!
- 垃圾不落地
外出時隨身垃圾應該確實分類並丟棄置公共垃圾桶,或帶回家中丟置。
- 確實完成垃圾分類
確實將可回收垃圾分類丟棄資源回收,資源回收的廢棄物都是再生能源的來源,循環使用可以為環境永續盡心。
- 使用餐具
外帶美食、飲料時可以攜帶環保餐盒、飲料杯請店家盛裝,自備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例如:隨身筷、湯匙、吸管,用自己的餐具用餐,更衛生安心。
-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至生活用品大至傢俱、家電,只要能夠正常使用下我們不僅可以做到不浪費還能做愛心。例如:可以將二手玩具、書本、衣服捐贈給慈善機構。
我們腳下的土地,孕育我們每一代,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同時,我們應該不忘本心,也為我們的下一代留一片美麗的家園,
減少垃圾其實只需要透過每一個日常習慣,大家一起凝聚的力量就可以為環境帶來非常大的改變,讓我們一起為海洋環境共創美好!